期刊信息
 

刊名: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
主管: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2096-0646
CN:10-1346/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877
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腔内治疗,血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并发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生命原理的探索(2)

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4 11: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包括咀嚼、胃收缩、肠蠕动将食物磨碎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化学性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包括咀嚼、胃收缩、肠蠕动将食物磨碎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道消化液以及细菌等。

2.2 消化吸收流程

(1)吃入的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过程中,水分及利于吸收的盐类及小分子物质,以及被唾液、胃液消化的蛋白质就会被静脉吸入血液。(2)胆汁、胰液会进入十二指肠,胆汁中的消化酶消化分解脂肪、酒精类大分子物质为可吸收的小物质。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分解脂肪、蛋白质、糖类等。(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4)大肠益生菌群的消化吸收作用。

过去,很多人对大肠菌群的作用有所忽略。多数认为食物到大肠后,只是处理垃圾的过程,就不再消化吸收。这使得在认识血液入口问题时,失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毛细血管有非常强大的虹吸作用,只要血管的周围有小的物质,它就会毫不客气的吸收进去。为什么小肠能吸收,大肠就不能吸收了呢?道理上,绝非如此。只是因为我们感到或者看到大肠内都是干物质,就想当然的认为在大肠就没有消化吸收的能力了。

2.3 益生菌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大肠是消化道末端垃圾的加工厂,是60多种重要维生素生成的合成车间,是血液质量好与坏的重要源头。据研究,肠道内有400种以上的细菌群,人在小的时候,90%以上是益生菌。大了以后,慢慢减少,50岁左右的时候,只剩下15%左右的益生菌群在工作。寿命终了时,多数人的益生菌几乎为0。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益生菌的极端重要性。由于肠道的毒素进入血液,导致许多重大疾病,比如,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甚至癌症、帕金森综合症等顽固性疾病发生。可以说,过去许多病找不到根源,其实肠道菌群失衡才是真正的秘密杀手。

益生菌,之所以叫有益菌,是因为它们像菌类可以改良土壤一样,它们在肠道内吞噬的是有毒有害物质,而排泄的或分裂变成的,是有益的维生素!比如,胆汁中会排泄血红素,就是坏死的红细胞,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使粪便干结,造成黑便和便秘。如果吞噬或掏空这种细胞的益生菌足够多的话,粪便就会湿润变黄,像香蕉一样,呈现软软的、黄黄的、甚至没有异味。这都归功于伟大的益生菌。

2.4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1)吸收水分,软化粪便,较易排泄。(2)有助于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3)合成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4)迅速处理有害物质。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细菌处理,比如吃掉或掏空。(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肠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

3 气血运行系统

3.1 肝主血(筋)

当吃入的食物被消化吸入血管之后,有些物质是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的。肝脏,就担负着“原液”再处理的任务。胆汁会进一步分解脂肪类、酒精类大分子物质,释放热量和水,产生小分子和胺类物质,并导致转氨酶增高。如果,摄入的这类物质过多(尤其是不能被胆汁解毒的肠道有害物质),就不会得到及时的处理,会被血管带走,输送到各个部位形成脂肪或重复在血液中运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有的会堆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进而硬化、钙化、坏死。有的会在血管中积存形成斑块或血栓。当然,会从毛细血管或比较脆弱的血管部位形成。所以,肝主血,是非常有道理的。筋需要血的濡养,所以,中医讲肝主筋也是对的。

3.2 脾主肉化湿

西医讲胰腺液主要成分胰岛素,是分解淀粉及糖类的消化液。使多糖分解为单糖,才能被肉体吸收利用。如果不能被分解,就不能被利用,就只好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由于糖分和盐分的缘故,电解质浓度较高的体液,不利于肾脏排出体外,表现出中医“湿”的症状。连肉也湿辘辘的,电信号就会紊乱,阴阳不平衡就会出现。因此,个人认为,糖尿病人或许能吃一些单糖,如蜂蜜,它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给身体补充必要的能量,而不至糖尿过高。当然,疏通胰腺或许是更重要的。中医认为脾脏造血,主肉化湿,是不是错了呢。我认为,食物进入胃后刺激胃蠕动,胃蠕动刺激脾、肝。在它们的综合效应下,产生了胰腺液和胆汁,并注入十二指肠。脾在这里起到了管控作用,并决定了血液的质量。所以,脾造血有一定道理,其实只是造血的一个车间而已。

文章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xgyqnxgwkzz.cn/qikandaodu/2021/0104/491.html

上一篇:挖掘教材的模型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
下一篇:屏住呼吸后,打针就不疼了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投稿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版面费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