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
主管: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2096-0646
CN:10-1346/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877
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腔内治疗,血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并发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生命原理的探索(4)

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4 11: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关于“络”的解释,多数认为是经的分支,敝以为络是联络的意思,即相互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小肠经络于心,大肠络于肺。说明了他们的关联性。

关于“络”的解释,多数认为是经的分支,敝以为络是联络的意思,即相互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小肠经络于心,大肠络于肺。说明了他们的关联性。

这就是传统中医刺激经络的作用原理。当问题较小时,活血化淤的药物较为有效。当有淤堵时,针灸推拿等,就很必要。当形成了结节或粘连性痼疾时,过去的办法就很少。当出现肿瘤以上问题时,药力很难达到。

“大道至简”,原理每每是简单的,运用下去却有千难万难。医学问题博大精深,本文只是现代生物学的一点点浅尝辄止的探索,生理、病理、医理、药理、护理……问题太多太多了。由于医学知识的限制,有些地方不够专业,有些地方不够全面,有些地方可能是错误的。不当之处,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1] 李国旺.原子吸收法测定当归补血汤等方剂中常见微量元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就是形式之上研究出来的是道理,形式之下做出来的叫器物。在生命问题的探索上,我们遵循先哲的思想,不仅探讨问题的表面,还要探索问题的实质,以便认识他们的本源。1 血液循环系统1.1 血液的来源静脉和动脉是相连相通的吗?造血的器官到底在哪里?血管与器官,血管与组织到底是什么关系?血液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看似简单又司空见惯的问题,似乎早就有了答案。然而,调查中发现,这些问题不仅在民众中莫衷一是,就连中医界、西医界也是各执一词的。有说肝是造血的,有说骨髓是造血的,有说心是造血的,有说脾是造血的。比较专业的回答是:9个月之前的婴儿造血功能在肝脏,9个月之后转移到了骨髓造血。然而,血液中的物质不能凭空而来,即便是造血功能强大的骨髓,也必须有物质的供应,才能生成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原细胞,这些原细胞,其实只是血液中很小的一小部分。所以我认为,血液的来源或根本的、主要的来源在于肠?静脉和动脉是不是闭合相通的对此,马上有人反问:它们要是不连着,血怎么回到心脏,怎么流通啊!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上面说:动脉和静脉是相通的,血流出动脉进行物质交换后回到静脉。许多人也会认为静脉和动脉是相连相通,甚至是闭合的。而我认为:动脉和静脉正如树根和树叶,它们必然不能直接相连相通,它们之所以能够从动脉回到静脉,是由于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的:动脉在血压作用下输出新鲜能量物质和氧。新鲜的能量物质和氧会在分子键级别的强力吸引下与身体的组织细胞结合,替代老化的细胞组织。静脉在虹吸作用下(心脏负压在毛细血管下的作用微弱,但在粗大静脉中作用会增强),回收废物和垃圾,以及释放氧原子后的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有效成分。他们不会闭合。因为,如果闭合血液就会只在血管中运行,有效成份就不能被组织利用。而且,静脉之静,说明静脉已经没了心跳的动力。其实,我们在肌肉注射静脉吸收中,也会知道静脉是有自然的吸引功能的。并且,我们有了伤口只需把动脉止血,无需连接动脉和静脉,这也说明动脉和静脉是不闭合的 血液循环流程现在,让我们只是很粗略地描述一下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食物经过胃肠消化,胃肠壁静脉吸收,肝脏加工肺加氧,心脏加压,动脉传输,供应机体(代谢物、体液、失氧红细胞、血小板等),静脉回收,肾透析处理(部分随尿液排出),并入主静脉回到心脏。这个描述中,我们遗漏了皮肤和肺部及口腔直接入血的物质。我们没有描述肺循环过程。可能并不完备的肝、肾经流顺序。还有没有说明骨髓造的血细胞是怎么进入血液的。这些,我们就交给专业人员去研究。总之,我们大体掌握血液是怎么来的,怎么循环的,怎么加工和携带氧的。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搞清楚,静脉和动脉之间是有距离的,他们之间是有肉体细胞存在的。动脉供应的血液有效成分,比如氧和新鲜物质会在这里交换。静脉只是收集的代谢物。这对于我们认识病理,是大有裨益的 虹吸——生命的动力毛细血管的虹吸现象是静脉回流的动力源泉。我们锄地的时候既为了锄草也为了保墒,即切断土壤自然形成的毛细管道,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原因是毛细管道会把较深的水分吸引上来,这就是保墒的机理。为什么毛细管道能够虹吸?我想,这是由于按顺序排列的组织(细胞或分子链)组成了细小的孔洞,这些组织本身是带有电场的,也就使得孔洞中有了一致的力,从而吸引物质进入并流动。这就是树为什么长高的一大动因。细致的观察雪花您会发现,雪花的形状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会出现相同的排列,我觉得是因为水分子本身就有一个场的存在。试想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假设氧原子是浑圆的,那么,两个氢原子一定不会在氧原子周围均匀的排列,可以想象呈现哑铃状的分布。那么,水分子本身的电场就会不再浑圆,而是非均匀的分布。所以,当多个水分子集合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落有致的排列。很多物质会呈块状,或者有粘性,都是由于分子本身不均匀的场分布造成的。2 消化吸收系统2.1 科普知识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使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使用,必须先在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包括咀嚼、胃收缩、肠蠕动将食物磨碎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道消化液以及细菌等 消化吸收流程(1)吃入的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过程中,水分及利于吸收的盐类及小分子物质,以及被唾液、胃液消化的蛋白质就会被静脉吸入血液。(2)胆汁、胰液会进入十二指肠,胆汁中的消化酶消化分解脂肪、酒精类大分子物质为可吸收的小物质。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分解脂肪、蛋白质、糖类等。(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4)大肠益生菌群的消化吸收作用。过去,很多人对大肠菌群的作用有所忽略。多数认为食物到大肠后,只是处理垃圾的过程,就不再消化吸收。这使得在认识血液入口问题时,失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毛细血管有非常强大的虹吸作用,只要血管的周围有小的物质,它就会毫不客气的吸收进去。为什么小肠能吸收,大肠就不能吸收了呢?道理上,绝非如此。只是因为我们感到或者看到大肠内都是干物质,就想当然的认为在大肠就没有消化吸收的能力了 益生菌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大肠是消化道末端垃圾的加工厂,是60多种重要维生素生成的合成车间,是血液质量好与坏的重要源头。据研究,肠道内有400种以上的细菌群,人在小的时候,90%以上是益生菌。大了以后,慢慢减少,50岁左右的时候,只剩下15%左右的益生菌群在工作。寿命终了时,多数人的益生菌几乎为0。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益生菌的极端重要性。由于肠道的毒素进入血液,导致许多重大疾病,比如,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甚至癌症、帕金森综合症等顽固性疾病发生。可以说,过去许多病找不到根源,其实肠道菌群失衡才是真正的秘密杀手。益生菌,之所以叫有益菌,是因为它们像菌类可以改良土壤一样,它们在肠道内吞噬的是有毒有害物质,而排泄的或分裂变成的,是有益的维生素!比如,胆汁中会排泄血红素,就是坏死的红细胞,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使粪便干结,造成黑便和便秘。如果吞噬或掏空这种细胞的益生菌足够多的话,粪便就会湿润变黄,像香蕉一样,呈现软软的、黄黄的、甚至没有异味。这都归功于伟大的益生菌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1)吸收水分,软化粪便,较易排泄。(2)有助于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3)合成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4)迅速处理有害物质。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细菌处理,比如吃掉或掏空。(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肠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3 气血运行系统3.1 肝主血(筋)当吃入的食物被消化吸入血管之后,有些物质是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的。肝脏,就担负着“原液”再处理的任务。胆汁会进一步分解脂肪类、酒精类大分子物质,释放热量和水,产生小分子和胺类物质,并导致转氨酶增高。如果,摄入的这类物质过多(尤其是不能被胆汁解毒的肠道有害物质),就不会得到及时的处理,会被血管带走,输送到各个部位形成脂肪或重复在血液中运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有的会堆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进而硬化、钙化、坏死。有的会在血管中积存形成斑块或血栓。当然,会从毛细血管或比较脆弱的血管部位形成。所以,肝主血,是非常有道理的。筋需要血的濡养,所以,中医讲肝主筋也是对的 脾主肉化湿西医讲胰腺液主要成分胰岛素,是分解淀粉及糖类的消化液。使多糖分解为单糖,才能被肉体吸收利用。如果不能被分解,就不能被利用,就只好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由于糖分和盐分的缘故,电解质浓度较高的体液,不利于肾脏排出体外,表现出中医“湿”的症状。连肉也湿辘辘的,电信号就会紊乱,阴阳不平衡就会出现。因此,个人认为,糖尿病人或许能吃一些单糖,如蜂蜜,它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给身体补充必要的能量,而不至糖尿过高。当然,疏通胰腺或许是更重要的。中医认为脾脏造血,主肉化湿,是不是错了呢。我认为,食物进入胃后刺激胃蠕动,胃蠕动刺激脾、肝。在它们的综合效应下,产生了胰腺液和胆汁,并注入十二指肠。脾在这里起到了管控作用,并决定了血液的质量。所以,脾造血有一定道理,其实只是造血的一个车间而已 肾主水如果将肾脏纵行切开,可以清楚地看到肾脏的内部结构。它由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组成。血液进入肾脏,由于负压的作用,血液中除细胞较大的成分被保留在血管中,其他成份包括尿素、代谢物酸类物质等有害物质,会进入肾盂。肾小球即肾单位会回收进入肾盂中的有效成分回到血管。包括水、单糖以下的小分子,而多糖及尿素、酸类物质,由于个体较大就会进入膀胱,排出体外。肾就是把血液中毒素排出的一个车间。血液中毒素多了,或者功能受损,肾就一时半会儿排不完,就会出现酸性体质,就会出现痛风(尿酸高)等血管问题。还会堵塞肾脏中的管道,有些甚至形成结石或肾坏死,导致尿毒症。由此可以想象,肠道关乎血液的质量,肝胆脾胰关乎血液的质量,肾脏也同样关乎血液的质量。源头在肠,次在肝肾 血液毒素血液中的毒素,之所以叫毒素,就是不能被人体利用,也不能人体排出,有的会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内部,造成血管和血液问题。有的,走出动脉血管之后,与有关物质结合形成大分子物,不能被静脉收回而停滞在组织之间。这就形成淤堵。比如结节、斑块。有些会酸胀麻痛,有些会痹、痼、痈、瘤 气血内经云:天地藏精气于五谷,五谷藏精气于五脏。气就是能量,干柴烈火释放出来的就是植物中的能量。我们利用的就是积聚于食物中的能量。血是输送这些能量的介质。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单糖和维生素、蛋白质等)是能量的载体。而气最终以分子链的形式又储存于我们的细胞中。我们人体对气的运用,就要说到我们的细胞的代谢问题。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分裂。它的分裂不是一下子两个部分就死了,而是一部分枯枝会坏死,老根和主干还潜藏着生命力,正在期待新的替换者的结合,生成新的细胞。细胞分裂会释放酸性的分泌物,CO2和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我们体内的劲,也就是气。实际上,气血的气,是指分子键中的能量。细胞分裂就释放这种能量。植物生长合成的就是分子键这种含有新能量的物质。消化系统和肝脏将这些物质打碎(分解)成适合细胞食用的小分子物质--单糖、维生素或蛋白质。当它们在氧的作用下,与细胞核重新组成新细胞时,能量也自然的输入进去。不同的细胞会与不同的小分子结合,看起来物质是形形色色的,其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输入能量。因此,中医讲的气血,是非常准确的一个描述,只是,他们不太清楚气的本质和运行原理。而西医,只讲看到的,有形的,忽视了无形的能量。而能量,有动能、势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等存在形式。如果,细胞老化了,或者用力之后分裂了,有新鲜的血液及时滋养,那么,就保持了生命活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换,那么,就会坏死。如果,坏死的细胞能及时排出,问题还不算大。但坏死的细胞不能及时排出,静脉又无法吸收,就会淤堵,就会有肿块,良性的成为结节、钙化点,恶性的成为肿瘤,慢慢地衰变,细胞核坏死突变,就可能成为癌症。所以,血液畅通,就能把新的带来,旧的带走,生命常青。而气血滞,就会病体缠身,越来越衰老。4 经络中医提到的14条经络存在吗?穴位是怎么形成的?深入的思索让我认识到,“经”应当是婴孩期间就开始建立的,由五脏六腑的重力形成的,由筋、肌腱、骨头、肌肉、血管、神经参与的,在身体各个部位形成的应力曲线。比如,我们的心脏,会对脊椎形成一个拉力,此处就是心俞穴。这个拉力会沿脊柱上传下达,骨骼的节点一定是穴位,终点一定是延伸到力量的尽头的骨头上。应力不仅会沿骨头传输,还会沿筋、肌腱等传输。应力的综合交汇处构成的线,就是经。应力汇聚或者经常反复利用的地方,就叫穴。穴位通常在肌肉或骨骼的缝隙或孔洞处出现,所以,叫穴。我们的器官会经常的沿着经络给身体各个传送力量信号--电信号,这些部位也会有信号经常与器官保持沟通。沟通使之兴奋,引来血液的滋养,沟通使之产生激素,激活器官的功能。当器官有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指向的经脉和穴位。由于得不到刺激的指令,血液供应或者流通性就变差。当穴位或经脉堵塞的时候,也会反过来影响脏器。过去说到运动就说能塑身,能长肌肉。其实这只是外表。内在的作用就是通过经络对五脏六腑的刺激。关于“络”的解释,多数认为是经的分支,敝以为络是联络的意思,即相互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小肠经络于心,大肠络于肺。说明了他们的关联性。这就是传统中医刺激经络的作用原理。当问题较小时,活血化淤的药物较为有效。当有淤堵时,针灸推拿等,就很必要。当形成了结节或粘连性痼疾时,过去的办法就很少。当出现肿瘤以上问题时,药力很难达到。“大道至简”,原理每每是简单的,运用下去却有千难万难。医学问题博大精深,本文只是现代生物学的一点点浅尝辄止的探索,生理、病理、医理、药理、护理……问题太多太多了。由于医学知识的限制,有些地方不够专业,有些地方不够全面,有些地方可能是错误的。不当之处,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李国旺.原子吸收法测定当归补血汤等方剂中常见微量元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文章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xgyqnxgwkzz.cn/qikandaodu/2021/0104/491.html

上一篇:挖掘教材的模型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
下一篇:屏住呼吸后,打针就不疼了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投稿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版面费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